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闻中心 >> 展会新闻

正月初一 · 贺新春迎弥勒佛圣诞

作者:小二 发布时间:2021/2/12 12:00:00




-辛丑牛年

-正月初一

-贺新春增福慧




佛诞之日


弥勒,梵名Maitreya,巴利名Metteyya,意译作慈氏。在印度,早就开始以弥勒菩萨为信奉对象。如《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五、《贤劫经》卷七,皆以弥勒为未来出现之第一佛;《阿毗昙八犍度论》卷二十七亦载当来弥勒成佛之事;又据《名僧传抄·法盛传》载,佛灭度后480年,阿利难陀罗汉上升兜率天绘弥勒之像,至尤长国东北,造牛头栴檀弥勒大像。


中国农历大年初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春节。这一天是全国各族人民走亲访友的喜庆节日。对于佛教信徒来说,这一天不仅是新春佳节,也是佛教的重大节日——弥勒菩萨圣诞。之所以有此惯例,是因为相传布袋和尚的诞日是正月初一,而布袋和尚则传为弥勒化身。布袋和尚,原名“契此”,又号“长汀子”,传见《宋高僧传》卷二十一。相传他的圆寂很是奇特,这一天他来到浙江奉化岳林寺东廊,在一块磐石上端坐而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偈毕,安然而逝。人们联系契此日常的不平凡行为,遂认定契此为弥勒化身,并按他的模样塑成“弥勒菩萨”,安放在天王殿正中。这样,弥勒菩萨也就有了自己的诞日。


弥勒佛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又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贤劫千佛中将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佛教大师支谦、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弥勒佛又称未来佛,代表了明天和新的希望。









中国大乘佛教中的形象


弥勒菩萨摩诃萨 在中国大乘佛教中的形象共有三个。


第一个形象出现在十六国时期,是交脚弥勒菩萨形象。该形象依据《弥勒上生经》,说他本是世间的凡夫俗子,受到佛的预记,上生兜率天,成为登十地成等正觉的菩萨,演说佛法,解救众生。


第二个形象出现在北魏时期,演变为禅定式或倚坐式佛装形象。该形象依据《弥勒下生经》,说他将由兜率天下到人世间,接替释迦牟尼佛进行教化,由菩萨变为未来佛。此为标准佛—相。


第三个形象自五代开始出现,五代后梁时期在江浙开始出现以契此和尚为原型塑成的笑容可掬的大肚僧人形象。




契此和尚圆寂前,曾留下偈颂:“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此被中国地方僧人认定为是弥勒菩萨的化身,所以此后弥勒菩萨的塑像就经常被塑成和蔼慈祥、满面笑容、豁达大度、坦胸露腹的慈爱形像,常被中国人乱称为笑佛、欢喜佛、大肚弥勒佛。


著名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便把菩萨的宽广胸怀和乐观态度描绘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但大损威仪,让后来人对佛相产生不敬大罪。


其表法像常被禅宗、净土宗寺庙安置在尊佛天王殿中,并逐渐成为定制。最后这个形象不再具有以前形象那种庄严凝重的宗教意蕴,变得随和,贴近生活。这是弥勒菩萨世俗化的必然悲剧结果,是佛教文化一大损失。


弥勒尊佛的形态至元代发生巨大变化,大肚盘坐、喜笑颜开的新型弥勒尊佛开始在中国大乘寺庙中流行。佛学界普遍认为此表法形象的原型是五代时期的明州僧人契此而已。契此常持一布袋乞食,并口诵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江浙民间多以契此和尚以为是弥勒尊佛 的"分身"示现,故多图画其形象。最早的一例是宋代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岳林寺为其建阁塑像。明清寺院则将此种弥勒尊佛置于尊佛天王殿中央,以莫名的笑迎四面八方的善众。







贺新春佳节


弥勒菩萨代表的是宽容和欢喜。我们看到弥勒菩萨的肚皮很大,不是说他能吃,而是他足够包容。“宰相肚里能撑船”,正是由于一个人有足够的包容、足够的宽容,他才能够时时刻刻都很自在、很开心、很欢喜!当我们自己欢喜,并且能够把这种开心和欢喜带给对方的时候,自己也一定是很开心的。


农历新年第一天,值此日,恭迎弥勒菩萨圣诞,皆大欢喜。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2020我们共同经历了太多前所未有和意料之外,但辛丑牛年的脚步从未停歇,新的一年中,祝福大家:佛日增辉,正法久住;疾疫遁息,吉祥安康。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祝福世界,和平安宁!


告别实“鼠”不易的2020,


迎接“牛”转乾坤的2021!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